走进西金
企业宣传

新时代国有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路径探索

来源: 发表日期:2023-06-30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动力,也是企业在逐梦征程中全体干部员工的价值观念、共同意识、行为规范和准则。

      文化于企业发展的意义重大,企业需要持续发展,企业形象亦是逐步演进的结果,文化是推动企业成长的中坚力量。企业文化的终极核心是企业美德,它渗透于一个企业内外的各个层面。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起着“风向标”作用,通过外部来看,它是呈现给外界人士的,它代表的是企业的外在形象,因为企业文化不只是一种文化,更是企业在对外交往时展现出来的风姿和风采,是对外界承诺达成度的一种保障,是企业信誉的表现。
      (一)企业文化具有导向性
      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成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具体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成员个体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经营管理起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价值和规范标准,企业成员在价值和行为取向与企业文化的系统标准产生悖逆现象,企业文化会进行纠正并将其引导到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和标准范围内。
      (二)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力
      企业文化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就会形成一种黏合力,从而产生向心力与凝聚力。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受到多方面的调控,其中既有强制性的“硬调控”,如制度、命令等;也有说服教育式的“软调控”,如舆论、道德等。企业文化属于软调控,能使全体员工在企业使命、战略目标、战略举措、运营流程、合作沟通等方面达成共识,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人际关系的和谐性、稳定性和健康性,从而增强凝聚力。
      (三)企业文化具有激励性
      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满足员工多重需求,并用软约束来调节各种不合理需求,激发企业成员产生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让积极向上的理念及行为准则成为员工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成为自我激励的一把“标尺”。
      (四)企业文化具有品牌效应
      国有企业在公众的品牌形象,是一个由产品服务和企业文化为所组成的复合体,能充分展示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资源优势、实力优势、管理优势和已形成的标志性业务品牌。不仅对企业员工产生影响,也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合作等)对社会产生影响,对提升企业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产生重要影响。
      二、国有企业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及目的
      (一)有效促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降低员工异动率
      企业文化最先影响内部员工的精神面貌,企业由员工组成,文化是由员工共同建设的,好的企业文化反过来能够促进国企员工的发展,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三观”,还能够吸引优秀的人才,优化企业的人才结构,使企业人才竞争力得到提升。
      (二)提升企业文化品牌传播力度,增强企业影响力
企业的品牌代表着企业员工和经营者的价值理念,标志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对员工具有凝聚人心、提神聚气作用,促使提升工作效率及进度,对客户本身具有指引作用,被更多客户选择接受,从而提升品牌影响力。除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硬实力外,积极正向的企业文化和自身品牌影响力等软实力,也是客户信赖的重要因素。
      (三)推进与企业制度融合并进,促进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文化在建设中,应积极发挥企业的制度优势,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和体系建设,统一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认知,统筹推进企业文化制度、机制、体系建设及发展规划等配套建设。作为国有企业,还可将党的思想理论、企业特色融入制度建设,做到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做到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使之真正渗透到企业发展、人才管理、市场拓展活动中,切实转化为企业管理行为、组织行为的价值引领。
      三、当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普遍存在问题   
      (一)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上存在偏差
      国有企业文化是在国企长期的运行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一个企业的群体意识,是在运行中产生的文化观念、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等的总和。企业文化通常针对的是国企员工,而企业管理的建设只针对企业领导层,这就造成了领导层和员工之间的割裂,员工对企业没有归属感,也就没有责任感,工作积极性没有充分激发,企业就难以获得发展。
      (二)缺乏特色,企业文化建设变成“口号建设”   
      目前国企文化类型化明显,包括:技术性、制度性以及人文性三种类型。企业文化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其个性化部分,大多国企也制定过文化建设方案,但大部分都是生搬硬套,较难落地,不少国企的价值观、使命雷同,制度、规范等如出一辙,员工对此难以产生认同感,最终停留在空喊口号的阶段。
      (三)缺乏制度,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长远利益
      部分企业对相关文化建设制度的制定较为忽视,大多通过集中会议、培训等形式进行短期学习,无法与企业发展形成阶段性发展目标,在制度上难以落到实处,偏重于形式主义,内容无法内化于心。良性的企业文化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通过长时期的规划和持续进行文化教育,帮助全体员工形成对工作内容的正确认知,对企业产生责任感。
      四、思考与建议
      (一)以思想建设为魂,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永葆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把企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始终抓好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把党的思想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始终,结合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抓好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讲话精神等学习,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提升公司思想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二)以主体建设为源,增强干部员工“向心力”
      企业是由人构成的社会单元,员工既是企业文化的学习者和受益者,又是文化建设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没有员工的积极参与,没有员工的普遍认可,企业文化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就难以形成。要充分发挥全体干部员工的主体作用,让员工主动充分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广泛征求并虚心听取干部员工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公司战略规划、发展方向等,进一步明确企业文化核心内涵。给予干部员工充分参与企业决策机会,使企业文化首先被员工接受。其次,要加强企业文化宣贯,将理念贯穿于公司经营管理全过程,强化企业文化影响力和认同感,让全员都成为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以更加昂扬自主的状态投入到公司经营管理工作中。
      (三)以平台建设为基,逐步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企业文化并不仅仅是挂在官网上的口号、标语,也不是汇报材料中华丽辞藻。企业文化融于企业各个角落,同时又通过各个细节展示出来,其中闪光点需要借助平台的力量展示放大。充分挖掘“真善美”,展示“真性情”,将企业文化人格化、具体化,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更具感染力和传播力。企业在发展,文化在更新,时代在变化。在“全媒体”时代下,技术更新迅速,平台形式层出不穷,文化风向瞬息万变,企业文化想要形成持续影响力,要尽快打造符合时代传播规律的全媒体平台,如借助热点制造文化话题,结合公司主营业务产品或创新产品,以及在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果,以漫画、纪录片、短视频、vlog等形式展示于互联网平台,或通过H5、互动长图、表情包等方式发布企业文化信息等,以期适应客户群体“短平快”信息获取方式。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形成企业文化平台“运营-传播-反馈-优化”闭环,实现以数据反观效果,以效果优化平台,以平台助力企业文化传播。
      (四)以内涵塑造为本,全面培育企业品牌形象
      品牌承载着客户群体对企业产品、服务乃至文化价值的认可,能够为企业带来溢价、增值的无形资产,更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品牌强则企业强,打造高知名度、美誉度、质量过硬的市场品牌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国有企业在文化品牌打造等过程中既要体现企业文化的共性,还要突出展现其个性。要科学组织企业文化活动,结合经营管理存在问题或干部员工精神诉求,及时组织开展座谈交流、主题宣讲、团建活动等,增进企业与员工的交流互动,实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作用,推动企业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同时,积极关注并参与区域重大活动、重点工作,以服务区域乡村振兴、服务区域对外贸易发展、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切实发挥公司“全牌照”优势及干部员工业务技能,加大工作成果、成效的宣传力度,在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同时,增进员工归属感与成就感。

版权所有 西安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浐灞生态区商务中心 电话:029-83597997
陕ICP备170093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