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企业宣传

关于中央经济政策解读及2022年中国经济展望(三)

来源: 发表日期:2021-12-2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解读:
 
       (一)会议提出必须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信心,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坚持系统观念,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政策解读:首先,中国经济体量大、结构复杂,在短期内,国内社会矛盾只能通过扩大经济规模来解决,其次,中国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的经济体,在叠加风云际会的外部环境,管理难度十分巨大,只有在中央集权方式管理下,才能确保各经济成分协调发展,第三,中国经济历来一抓就死、一放就乱,政策的微调可以引发剧烈的市场震动,在当前疫情防控还不稳定的情况下,持续、稳定的中央调控政策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稳定市场信心。
 
       (二)会议强调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1、财政政策方面,要求财政支出规模有强度、支出时效有力度、支出对象有精度,具体保障措施包括,(1)推动财力下沉,支持基层政府落实助企纾困政策,(2)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3)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但要求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政策研判:首先,中央有望进一步加大专项债务的发行力度,资金用途包括基础设施投资、生产消费领域财政补贴等方面,能够进一步刺激社会投资与消费,其次,中央政府虽然坚决要求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但随着显性债务规模的增长、财力下沉、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土地财政压力缓解,地方政府纾困优质平台公司的可能性将进一步提高。
 
        2、货币政策方面,要求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政策研判:首先,流动性合理充裕意味着央行存款准备金率仍存在下调空间,实体经济有望获得精准支持,其次,充足的货币供应,意味着短期内利率有望出现下调,降低市场资金成本,第三,利率下调恐将引发金融市场内部竞争进一步加剧,第四,央行提前启动货币宽松,有助于避免欧美发达经济量化宽松带来人民币被动升值风险。
 
        3、市场监管方面,要求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契约精神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政策研判:首先,监管政策的要求有望进一步通过立法形式进行明确,2021年开展的司法系统整治行动也在进一步改善司法环境,其次,2021年多地政府出台营商环境改善政策,企业经营环境改善有助于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专注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
 
        4、供给侧改革方面,要求提高国内自给自足能力,完善基础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链技术升级,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群体,打通国内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供给堵点。在房地产方面,要求加快保障性住房和长租房市场供给,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在资源方面,要求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在农业方面,要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掌握粮食主动权。
 
        政策研判:“保供稳价”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课题,由于供给侧改革涉及行业面广,本次中央会议仅就房地产、物流、能源、农业供给提出了总体要求,其余具体产业政策仍需进一步关注,就目前提到的行业来看,中央再次强调“房住不炒”以及重审“因城施策”,体现房地产依然在国民经济发挥重要作用,过渡偏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或将松绑,由于我国能源、粮食(含种苗)对外依赖度较高,资源瓶颈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能源、粮食安全问题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头等大事,未来相关行业也将迎来重大政策利好。物流是经济交换中十分重要的一环,高效便捷的物流可以降低全社会生产成本,在当前疫情叠加的时期,物流更是发挥了物资内外互通的桥梁作用,因此,随着经济运行速度越来越快,物流行业还将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前景。
 
        5、科技政策方面。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继续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政策研判: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退,人口密集型产业外流现象成为热议话题,然而疫情的突然爆发,减缓了外流的速度,但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必然提高制造成本,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概念已经成为现代工厂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目前相关产业正在得到资本青睐,研发费用税前抵扣、财政补贴、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绿色信贷、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教育宣传等多种政策叠加,有助于行业内部技术攻关,解决“缺芯”“缺核心材料”等卡脖子现象。
 
        6、改革开放方面,包括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稳步推进电网、铁路等自然垄断行业改革,推动制度型开放,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
 
        政策解读:先进的生产力需要搭配先进的生产关系才能更好将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改革开放有助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制度,激发国内经济体创造力和活力,有助于扩大进出口规模、吸引外资,解决国内资本、资源不足的问题。
 
        7、区域协调方面,要求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
 
        政策解读:目前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格局正在扩大,仅从全国各地财政和GDP来看,头部省份(北上广江浙)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第二梯队队伍开始缩水,尾部梯队已严重拖累中国整体发展,在省份内部,城乡差异也在日益严重,因此“脱贫攻坚”“共同富裕”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国家层面的统一协调,财政转移支付、完善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实现东南沿海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人口本地化就业、实现人口密度与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协调发展,因此,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国家确定的重要经济圈(成渝经济圈、关中天水经济区、沿黄经济区、中部经济区、国家中心城市)将进一步迎来重大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更加均衡,优势资源将放置更加突出的位置。
  
        8、托底政策方面,是要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
 
        政策解读:贫富差距的扩大已成为当今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国内扩大消费、实现内循环必须解决财富再分配问题,目前社会保障改革已经入深水区,医疗、教育、住房、养老、就业相关领域的改革政策正在逐步完善,影响消费的难题有望进一步化解,人口低生育率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改善。
 
        9、碳达峰政策方面,明确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
 
        政策解读:碳达峰要求并非一刀切的要求快速“去煤”、“去火电”,能源革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能源收集、转化、利用等多个产业链,目前的能源革命是建立在电力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电力技术的革新和产能布局需要长期的规划和分布实施,例如目前“弃风弃光”因为电网建设滞后的问题,导致电力生产的浪费依然严重,由于储能技术的滞后,风电、光伏发电依然不能作为主力电源,因此,中央政策强调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旧能源系统退出要建立在可靠的新能源系统基础之上,国家及全社会仍需在相关领域加大投入力度,未来相关行业将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行业相关标准尚未成熟,行业内竞争也会较为激烈,技术的更新迭代会进一步提速。

版权所有 西安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浐灞生态区商务中心 电话:029-83597997
陕ICP备17009375号-1